中国习俗古诗有哪些 关于民俗的诗句大全(中华民风习俗的古诗集
有哪些古诗描写了中国的传统节日?节日的习俗是什么?...
1、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――王维・唐代
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 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
释义: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,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。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,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。
(相关资料图)
重阳节习俗:重阳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,习俗是踏秋、登高、喝菊花酒。
2、《清明》――唐代・杜牧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释义: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,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。询问当地之人何处*酒浇愁,牧童笑而不答指了指杏花深处的村庄。
清明节日习俗: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,也是人们亲近自然、踏青游玩、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。
3、《元日》――宋代・王安石
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���尤眨�总把新桃换旧符。
释义: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,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。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,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。
春节习俗:我国过年历史悠久,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,有许多还相传至今,如*年货、扫尘、贴对联、吃年夜饭、守岁、拜岁、拜年、舞龙舞狮、拜神祭祖、祈福攘灾、放鞭炮、放烟花、游神、押舟、庙会、游锣鼓、游标旗、上灯酒、赏花灯等习俗。
4、《和端午》――宋代・张耒
竞渡深悲千载冤,忠魂一去讵能还。国亡身殒今何有,只留离骚在世间。
释义: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,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。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?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!
端午节习俗:习俗主要有赛龙舟、祭龙、采草药、挂艾草、打午时水、洗草药水、拜神祭祖、浸龙舟水、吃龙舟饭、吃粽子、放纸龙、放纸鸢、拴五色丝线、佩香囊等等。
5、《乞巧》――唐代・林杰
七夕今宵看碧宵,牵牛织女渡河桥。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。
释义:七夕佳节,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,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。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,一边乞巧,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。
七夕节习俗:俗称“七夕”,又称“女儿节”、“少女节”,是传说中隔着“天河”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。古代,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。所谓乞巧,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。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,如果线从针孔穿过,就叫得巧。这一习俗唐宋最盛。
关于民俗的诗句大全(中华民风习俗的古诗集锦) - 百...
1.中华民风习俗的古诗集锦
元日 (宋)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,千门万户���尤眨�总把新桃换旧符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唐・杜牧《清明》“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”唐 王维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”王安石《元日》“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怡。”宋 苏东坡“江上冰销岸青青,三三五五踏青行。”宋朝 苏辙(踏青)春节的诗歌:田家元日(唐)孟浩然昨夜斗回北,今朝岁起东;我年已强壮,无禄尚忧农。桑野就耕父,荷锄随牧童;田家占气候,共说此年丰。元日(宋)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;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端午节:竞渡歌(节录)(唐)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,杨花绕江啼晓鹰;使君未出郡斋外,江上早闻齐和声;使君出时皆有准,马前已被红旗引;两岸罗衣扑鼻香,银钗照日如霜刃;鼓声三下红旗开,两龙跃出浮水来;棹影斡波飞万剑,鼓声劈浪鸣千雷;鼓声渐急标将近,两龙望标目如瞬;坡上人呼霹雳惊,竿头彩挂虹霓晕;前船抢水已得标,后船失势空挥挠。节令门.端 阳 (清)李静山樱桃桑椹与菖蒲,更*雄黄酒一壶。门外高悬黄纸帖,却疑账主怕灵符。七夕:古诗十九首之一 (汉)佚名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。 纤纤摸素手,札札弄机杼。终日不成章,泣涕零如雨。河汉清且浅,相去复几许。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。元宵:《上元夜》(唐)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,铁关金锁彻夜开;谁家见月能闲坐,何处闻灯不看来。诗曰(宋)姜白石元宵争看采莲船,宝马香车拾坠钿;风雨夜深人散尽,孤灯犹唤*汤元。冬至: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;三九四九冰上走;五九六九沿河看柳;七九河开八九雁来;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2.描写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古诗词精选
去百度文库,查看完整内容>内容来自用户:霍88816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精选_1、春节王安石《元日》爆竹声中一岁除,东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���尤眨�总把新桃换旧符2、元夕(正月十五)《青玉案元夕》(宋)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,凤萧声动,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火阑珊处。《生查子元夕》(宋)欧阳修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到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3、清明杜牧《清明》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《寒食》(唐)韩��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4、端午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,忠魂一去讵能还。国亡身殒今何有,只留离骚在世间。五月五日梅尧臣屈氏已沉死,楚人哀不容。何尝奈谗谤,徒欲却蛟龙。未泯生前恨,而追没后踪。沅湘碧潭水,应自照千峰。端午(唐)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,万古传闻为屈原;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5、七夕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3.习俗,诗句大全 各地重阳节习俗有哪些
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,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“晒秋”特色。去乡村赏民俗、看晒秋,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。“ 晒秋”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,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。在湖南、广西、安徽、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,由于地势复杂,村庄平地极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、挂晒农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。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,逐步成了画家、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,并塑造出诗意般的“晒秋”称呼。放纸鸢 放纸鹞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。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。光绪《惠州府志》亦有记述。纸鹞亦现在的风筝。在民间传统,重阳节除了登高,放纸鸢也是岭南地区一个特色。 赏菊 重阳日,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,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,节日举办菊花大会,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。从三国魏晋以来,重阳聚会饮酒、赏菊赋诗已成时尚。在中国古俗中,菊花象征长寿。4.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、习俗、诗句
一、端午节1、时间:农历五月初五。2、习俗:赛龙舟、吃粽子、饮雄黄酒、佩香囊、挂艾叶菖蒲榕枝。3、诗句:竞渡深悲千载冤,忠魂一去讵能还。国亡身殒今何有,只留离骚在世间。作者:张耒朝代:北宋出处:《和端午》释义: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,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。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,唉!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。二、中秋节1、时间:农历八月十五。2、习俗:吃月饼、赏月。3、诗句:目穷淮海满如银,万道虹光育蚌珍。天上若无修月户,桂枝撑损向西轮。作者:米芾朝代:宋出处:《中秋登楼望月》释义:用眼看尽淮海,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白,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,蚌孕育着珍珠。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修治,桂树枝就会一直长,会撑破月亮的。三、春节1、时间:农历正月初一。2、习俗:除旧布新、迎禧接福、拜神祭祖、祈求丰年等。3、诗句: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;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作者:王安石朝代:宋出处:《元日》释义: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,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,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,又有和暖的春风扑面而来;千门万户瞳瞳日,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,换上新桃符,迎接新春。四、清明节1、时间:公历(阳历)四月五日前后2、习俗:扫墓祭祖、踏青郊游。3、诗句: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;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。作者:杜牧朝代:唐出处:《清明》释义: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,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*酒浇愁?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。五、冬至1、时间:阳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。2、习俗:祭天祭祖。3、诗句:邯郸驿里逢冬至,抱膝灯前影伴身;想得家中夜深坐,还应说著远行人。作者:白居易朝代:唐出处:《邯郸冬至夜思家》释义: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。晚上,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,只有影子与我相伴。我相信,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,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。5.关于春节的诗词、民俗、春联
春节的诗句 1、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____ 王安石《元日》2、一年将尽夜,万里未归人。____ 戴叔伦《除夜宿石头驿》3、故乡今夜思千里,霜鬓明朝又一年。____ 高适《除夜作》4、千门万户���尤眨�总把新桃换旧符。____ 王安石《元日》5、十年旧梦无寻处,几度新春不在家。____ 吴文英《思佳客・癸卯除夜》6、半盏屠苏犹未举,灯前小草写桃符。____ 陆游《除夜雪》7、入春才七日,离家已二年。____ 薛道衡《人日思归》8、万物迎春送残腊,一年结局在今宵。____ 戴复古《除夜》9、命随年欲尽,身与世俱忘;____ 文天祥《除夜》10、明年岂无年,心事恐蹉跎。____ 苏轼《守岁》11、衣懒换,酒难赊。可怜此夕看梅花。____ 吴文英《思佳客・癸卯除夜》12、北风吹雪四更初,嘉瑞天教及岁除。____ 陆游《除夜雪》13、莺啼燕语报新年,马邑龙堆路几千。____ 皇甫冉《春思》14、乡心新岁切,天畔独潸然。____ 刘长卿《新年作》15、一年滴尽莲花漏。碧井酴酥沈冻酒。____ 毛滂《玉楼春・己卯岁元日》16、不求见面惟通谒,名纸朝来满敝庐。____ 文征明《拜年》17、陪都歌舞迎佳节,遥祝延安景物华。____ 董必武《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》18、昨夜斗回北,今朝岁起东。____ 孟浩然《田家元日》19、共庆新年笑语哗,红岩士女赠梅花。____ 董必武《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》春节的习俗大年初一,开门大吉先放爆竹,再拜年。一般是晚辈给长辈拜年,长辈给孩子压岁钱,压住邪祟大年初二,出家的女儿回娘家,要夫婿一同回娘家拜年。正月初三,走亲访友,留客吃饭,大摆筵席。正月初四,祭祀财神,灶王回人间查户口。正月初五,五路迎财神,东西南北中,财富五路并进。(户神、灶神、门神,土神、行神)正月初六,马到成功。送穷,把穷送走,把财富带进来,招财进宝。正月初七,人寿年丰。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,则一年人口平安,出入顺利。摊煎饼吃七宝粥,安顿身心,生养生息。正月初八是谷日,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,这天天气晴朗,则这年稻谷丰收。正月初九是天日,玉皇大帝的生日,人们举行祭奠,求天公赐福。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,祭石感恩。正月十一祭拜紫姑,她是弱女子的保护神。正月十二搭建灯棚,为元宵节做准标签: